龟历来为国人喜好。旧时名物之论不甚清晰,人居之群多将龟鳖混淆。当今科学界定也是将两者放在一起,并称龟鳖目(Tesudines)。市井间将无裙边硬背壳的称;有裙边软背者称,其中大鳖又称yuán)。

 

·系辞上》记河出图,洛出 

 

河图、洛书无疑是中华文化、及阴阳五行术数之源。对整个华夏文明影响深远。洛之书,就是由神龟从洛水波涛中奉出。《竹书纪年》:轩五十年秋七月庚申,凤鸟至,帝祭于洛龙图出河,龟书出。敦煌藏经洞中所出唐代《瑞应图》,清晰的展现了神龟衔书。

 

1

敦煌藏经洞《瑞应图》描绘的灵龟衔洛书图

 

商朝时河内出没的大鼋更会吸引天下之主的目光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一件造型诡谲,名作册般铜[1]的稀奇青铜器。商周及更早的玉石龟鳖饰器存世累见。而以青铜为质,又带铭记的青铜鼋,则前所未见。此器作鼋样,即大鳖形。

2

青铜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
 

10厘米、21.4厘米,16厘米、1.6千克。首尾四足伸,左颈侧及盖背上插有四枚箭矢[2],背部中心部位有铭文,释为丙申,王迍于洹,获。王一射,射三,率,亡(无)灋(废)矢。王令寝馗兄(贶)于乍册般,曰:奏于庸。乍女(母)宝大意丙申这一天,商王来到洹水,射获鼋的过程,商王将鼋赐给作册般,作册般依形铸此器以为纪念鼋脚底有四方形台扣状起突,可能于它物连接。

 

建安十十三年,平乌桓后,征荆吴前。魏武作《龟虽寿》:

 

《龟虽寿》:

 

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

螣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
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

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

 

 

可见龟鼋和中国人的联系有多深。除了诗词歌赋里的神龟;世人所知的还有玉龟、石龟、陶龟、金龟、银龟以及瓷龟。

 

1969年,定州市博物馆在考棚(贡院)院内发掘了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)静志寺塔地宫,出土大量珍贵文物。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一只定窑白瓷[3]

3

 定窑白瓷定州博物

 

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白瓷龟。北宋,3.88.8厘米,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。馆内资料描述龟首上扬,缩颈;龟身做成椭圆形,鼓腹中空,隆背;短尾曲卷,四肢为片状趾蹼,均贴附与龟身上;双目挑作栗粒状;龟口留有烧制所需出气孔。瓷胎色白质细。釉白灰微泛黄,凝厚莹润;腹部无釉,划画波浪纹;龟背双勾六角纹龟甲;整体可浮于水上。瓷龟形像生动,纹饰朴实。为宋初定窑工艺瓷的佳作

       

288135676324062367

 定窑白瓷背面

定州博物

 

余数次在展览中及图册上细致观察此这件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瓷龟,多有思索1995年后华北城市拆迁改造盛行,在河北及山东地区的城市改造旧城遗址中多次发现此类瓷龟的标本,被各地的古陶瓷爱好者收集。

 

这类标本有幸上手亲自观察过数例。多年前寒馆收藏到一件据传出于山东的白瓷龟,3.88.9厘米。尺寸于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白瓷龟几乎完全一致。就完整实物的细致观察推敲,获得此类瓷龟真实用途的判断,后于各类茶会、友聚中口头描绘过这类定窑白瓷龟的具体用途。结合今天茶道流行和寒馆其他几件同类关联藏品的信息。将此白瓷龟的用途细做说明。

 

34962990221792579

6

定窑白瓷龟

望野博物

 

望野博物馆藏定窑白瓷龟,首3.8、龟背3.3厘米、8.9厘米,整体圆形,龟背划刻龟甲五排,第一排由于龟首遮盖,仅两块;下来以此六块、七块、六块、五块;龟甲双钩空格线,纹饰传神。龟首捏塑,有两耳,圆头,双目宽口。四个纽状腿四边布排,后边有小尾巴。整个龟背甲通体施透明玻璃釉、微黄。龟腹部扁圆涩胎无釉,正中心有内凹脐;十字分割四组(八道)五条划槽,划槽间横排错落划痕,每个划痕也是五条,可以确认划痕和划槽所用为同一工具呈现。龟腹中空内有籽珠,摇晃声清脆,通体未见气孔。就龟底部涩胎及划痕,可以确认其并非简单装饰工艺,应该是为使用而特别设计制作。具体功用当是碾压或碾磨。

 

具体碾压何物,我们可以再看下面材料。

 

,南方之嘉木也[4]九世纪之后北方才广泛传播。唐代碾茶饮法流行,陆羽《茶经》内已有碾(含拂末)、罗、合的器具描述。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整组的唐代皇家供奉茶器具;其中就有咸通十年造银金花茶碾子、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[5]

251560547920481020

银金花茶碾子

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

 

1533801507(1)

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

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

 

了解前揭器用,再看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另外两件器物。

1

 

未标题-1

8厘米,3.3厘米。扁圆形,形制如两片拍合,边略窄。两鼓面都锥刺成麻点,触之扎手;一面规则如花瓣形、一面杂乱,杂乱面中心点戳有透气孔。通体施薄青绿色玻璃釉。

 

2

匜流碾碗

591163311826439148

14.3厘米(带流15厘米)、4.8厘米、足6.3厘米。胎为黏土,色红;口沿有匜流,碗心划刻五瓣边花,内有四边倭圆云气纹划刻,倭圆云气纹和边花间隔区域间五弧弯戳点纹,整体图案规矩有序。

碗内壁满施化妆土,外壁化妆土仅施到口沿1.63厘米左右。碗心有划刻戳点纹处施木光釉,有涩感;内外口沿处施薄青玻璃釉。就目前所做窑业及遗址、标本调查,这类薄青玻璃釉粘土胎器物,可以确认9世纪前后晚唐五代晋东南泽州路(今山西晋城一代)辖区所出之特色窑器。

 

这两件器物的大小及尺寸完全可以拼合使用,同时两者的花饰面形成完美的磨擦吻合,有理由相信当年就是如此组合的。

 

750428454388495122

 

我们使用这两件器物进行了测试,实际效果非常服帖和便捷,简单搽碾就获得非常细腻的茶粉,如果再过罗,颗粒应该能达到微尘级。

 

776913233765320214

1533803289(1)

唐代长沙窑和河南地区鲁山窑都烧造一种外釉,内划刻纹涩胎的制品,其他窑口也有烧制。

 

14

 长沙窑擂鉢

 张海军:《浅谈唐代长沙窑茶具》

《收藏界》2014年,第一期

1533803541(1)

鲁山窑出土标本

 图出深圳考古所编:《鲁山窑调查报告》,

文物出版社2017

 

湘、鄂、赣、黔、桂、川等地的交界处流行,称其,擂者,研磨也。尤其在湘、黔、桂三地交界处是家中必备的容器。这些地方有比较流食品制作手段。关于这类样式和功能器物的用途,安家[6]、叶文[7]都有表述。

 

但北方地区民巷坊间并不叫这类器物[8]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代早期遗址中可经常见到,类似腹内有粗糙刻划纹的陶器。可以确认这类器物都是用来碾磨加工的。北方地区的同类器物应该就是这类早期器具的延续,其功能更似碾臼。

 

再看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瓷龟,比较泽州窑碾球,从尺寸、大小、纹样等综合方面分析,可以确认其应该是碾茶之器无疑。称定窑白瓷茶龟更为妥当。

12(1)

定窑白瓷茶龟的头部和四肢及尾部设计,更适合手指固定,而形成完整连续的往复碾磨,而增加效率和速度。有理由相信,同类组合的碾臼,定窑应该也有烧造。

 

《史龟策传》:龟千岁乃游于莲叶之上。《抱朴玉策记》曰:千岁之龟,五色具焉。浮于莲叶之上,或在藂蓍之下,其上时有白云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之四《物性》:龟三千岁游于莲叶,巢于卷耳之上。前揭几条文献很有趣,同时讲到一个典故,龟千岁之后,可以游或者筑巢于莲叶之上。

 

img17

敦煌藏经洞中所出唐代《瑞应图》的神龟衔书节选

 

由此可以理解,敦煌藏经洞中所出唐代《瑞应图》的神龟衔书,就是游于莲叶之上。这也就是唐宋已降,玉石、泥塑、铜雕等多材质的工艺品上流行龟游莲叶的缘由了。

 

定窑烧造的与茶龟碾配套使用的茶碾臼,很可能就是莲叶口的。

 

 

注释:

[1] 李学勤:《作册般铜鼋考释》,《中国历史文物》,中国国家博物馆200501 

[2]注:矢尾有开口,疑后部原来有插物。或者就是箭杆。

[3] 出光美术馆:《地下宫殿の遗中国河北省定州北宋塔基出土文物展》,东京印书馆1997年,图17

[4]【唐】陆羽:《茶经》卷上,一之源。

[5] 韩伟:《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大金银茶具》,文物出版社,《文物1988年,10期。

[6]安家瑗:《擂钵小议》,《考古》1986年,4期。

[7]叶文宽:《擂钵源流考》,《考古》1989年,5 

[8]注:此类器物北方多,深腹者;从法门寺出土银制茶器具的自刻铭,可确为北方熟知。关之法有言为客家人南迁进入南方。就社会现象和习俗反映,黄淮以北及更北包括部分黄河以西区域的北方类似的用法,而不是今天长江以南流行 流行当为江淮以南之文化和南迁客家习俗的融合更为妥当。

 

原文刊登于台中华文物学40周年特刊

 

网站首页    研究成果    从茶龟碾到茶碾臼
创建时间:2019-10-11 16:13

从茶龟碾到茶碾臼